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烟雨小说网 www.yyxsw.org,最快更新丛台公子文集最新章节!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考研?就业?

    今年是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大部分高校学生在挤完考研这座独木桥之后,紧跟着就一头扎近了就业的竞争之中。常言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凡有过考研就业这段经历的大学生几乎无不会有这样的感慨:当初费劲心机准备考研,其中的意义到底有多大?

    有人会说:“想知道考研的意义多大,到人才市场上看看就清楚了。”的确,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学力歧视、学校歧视、性别歧视、英语和计算机歧视、工作经验歧视比比皆是。重重难关卡住应届大学生的憧憬。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高素质人才真的是过剩了吗?

    数字的悲观远比现实在人们心理上造成的恐惧大得多。有关数字表明:我国现在的高素质人才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不到5%,这样一个比例远比西方发达国家低得多。于是就有人把责任归咎于大学生在择业上横挑竖捡、好逸恶劳上。但这又无法解释当前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对应届大学生的诸多不必要的限制条件的存在。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根子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上;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小,无法充分吸收那些比例相对不大、绝对数庞大的应届大学生。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又用不着太多的高素质人才,那里的岗位早被更多的受过短期教育,劳动力价格低的人群占据。所以说,我国现在所谓的人才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是结构性的过剩。如此看来,眼下本科生的最佳选择就是先考研,再找工作了。

    然而,成功的大门向每一个人敞开,并不就意味着所有人都能成功。刻苦地学习,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和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不一定能圆每一个人的考研梦。

    清人徐大椿有诗云:“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哪料到,竟变做了欺人技店里卖新科利器(教人考试技巧类的书)”回顾历史,对比现实,很难不让人不对号如坐。书店里、地摊上、堆满了什么“题库”、“辅导”、“模拟试题”、“冲刺”、“大纲”一类价格不匪的“秘籍”“启航”、“北文”、“海成”等考研辅导班在全国激烈角逐。各高校内部公共课、专业课辅导的海报,为考研而张贴的“招租”、“求租”、“合租”之类的租房启示遍布校园、马路。一个考研俨然可以带动起一个市场、一个产业,但这对国家选拔人才又有多大价值呢?

    今年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的第一年,主要变化是:在初试中,专业课由过去的三门变为两门,英语听力成绩计入总分;经济类的两门专业课里有一科是数学,为全国统考,这样,由本校出题的卷子就仅剩下一张。由此一来,对于报名过热的学校、地区往往采用提高统考试卷的判分标准来为自己“降温”也就是说,经过初试被筛掉的大部分人不是专业基础不合格,而主要是英语和政治的成绩不过关。当前的考研辅导班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纷纷“周游列国”传授英语、政治、数学之考试秘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