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烟雨小说网 www.yyxsw.org,最快更新东篱道人文集最新章节!

    第一次阅读小说,还是二十年前读小学四五年纪时,懵懵懂懂的,读着西游记。遇着“有诗为证”之类的文言古诗,就跳跃过去。那本书是邻居的,不能带回家,夏日的午后,我一趟趟来他家翻阅,仍津津有味。

    第一次买书,大约是刚上初中,不知哪来的零钱,可能是报名费的找零吧,偷偷逛了镇上仅有的一家书店,买回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厚厚的一册,封面淡黄色的图案,书名为遒劲的行楷,纸质柔软,配有程十发先生的白描人物插图——也许是受二十年前语文课本的影响,也许是受书中杜少卿高雅隐逸的风度吸引,也许是受程先生传神人物画的感染,我反复阅读,视为家珍。记得当时生怕父母发现而责怪,竟将此书藏于屋后草垛里,待回家侦察一番,才敢请进家门。

    十八岁以前,就这么浑浑噩噩,在没有书籍之光的烛照下度过,直到1986年夏,进入南京晓庄师范。

    父母一生务农,几无盈余。供应我日常生活的,是二哥每月寄来的二十元钱。这些钱,除了用来购买饭菜票、洗漱用具以外,便是积攒下来,去新华书店,买文艺书籍。三年后,别的同学的壁橱里塞满了衣物、吉他、相机,而我的壁橱却摞了两摞书籍。有一本文学概论,是塑纸封面的,在那时属于精装本了,论述的文学理论晦涩难懂,仍让我神往不已,每每怀着基督徒般虔诚心情去启封阅读。也不知出于什么动机,我将此书借阅给一位女同学,她也爱好文学。结果,女同学的室友便编排出我和她的“绯闻”其实,她们也并无其他佐证,但习惯于为全班男女生派对鸳鸯谱的她们绝不会错失良机——直至毕业,我也未“洗托”干净。如今想来,当时只是出于爱好相同的亲近感。

    1989年夏,走上工作岗位,拿了90多元月薪,终于有了完全自主的财政支出“俸去书来”每月领到工资,就去曾经囊中羞涩时踟蹰不前的书店淘书,莎士比亚全集之类多卷本也买,哲学社会科学也开始涉猎。工作后,参加了全国自考。从家到县城约四十里路程,常常就骑辆单车来往应考,却一本不漏买下全部教材——同事们往往都相互推荐,来我这里借自考用书,节俭书费。而我,宁愿买,以方便日后温习、查阅。这扇没有围墙的大学之门,至少在古汉语、古文选和哲学思维方面,让我受益匪浅。

    有时也邮购书籍。一套九十年代初岳麓出版社的系列古籍史记、战国策、左传、四书五经等,让我幸运的读到国粹级的书籍。一次,按着报上的邮购地址,向北京一家有名的出版社邮购一套向往已久的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发过来的,却是流水帐式的三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一本中国共产党大事记。诚不知京派书商的思维,竟未附上片言只字的解释!噫,书商也是商,正如白马亦为马。至今,那四本大事记仍然束之高阁,庋藏之。

    这些年,工资涨了,物价涨了,书价涨得更快。二十多年前几角钱、一块几一本的书,已经作古。我的购书支出也随之节节缩减,以至于这几年很少再买传统纸质媒体的书籍。令人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