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烟雨小说网 www.yyxsw.org,最快更新东化文集最新章节!

      如今,文学受冷落,特别是诗歌似乎与大众越来越远了。

    有一种说法,如今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此话形象而尖刻地道出了当今诗歌倍受冷落的现状。诗歌为何如此受冷落?因为它远离了大众,远离了人间烟火,成了孤芳自赏的另类。诗歌为什么会远离大众?就我个人的了解和体会来看,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读不懂,无法欣赏。我爱好文学,自认为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又有汉语言文学大专文化,竟然对报刊发表出来的诗歌大多数读不懂。老实说,对地市级报刊上发表的诗歌读不懂的有60%以上;而那些专发诗歌的报刊至少有70-80%的诗作读不懂,这让我感到很困惑,难道那些诗歌刊物是专门办给那些专业人士或诗人们看的吗?我曾傻兮兮地问过一个“诗人”向他请教他发表的一首诗作到底是什么意思?结果“诗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说他写的是一种感受,传达的是一种美感;可他说的“感受”和“美感”我却“感受”不到,欣赏不了,真是遗憾!也许,只有他和编辑感受到了吧?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我们有许多东西最初都诞生于民间,生动活泼,极富生命力,后来被文人们发现了,于是给予加工提炼,美化一番,就变得文雅起来,高贵起来;与此同时,它离大众也越来越远了,最后成了少数人手中的玩物,直到完全失去生命力,变成毫无用处的东西。我以为,当今某些所谓个性化写作的诗人,正在把诗歌往“死路”上领,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读某些诗人的诗歌,就像猜谜语,诗人成了谜语制作大师,好像你越是读不懂他的诗,就越能显出他水平的高深。但我非常赞同这样一种说法:越是好诗,越应该通俗易懂。比如大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堪称经典,其诗歌的高度至今无人超过,但他们的诗歌大多通俗易懂,并非故弄玄虚装腔作势的吓人之作。据说,白居易的诗歌连没文化的老太婆也能听懂。我想,只有这样的诗歌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广泛的影响力,才能千古流传,才能为人类的文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诗歌远离大众,不食人间烟火,似乎与我们某些报刊的引导也很有关系。为什么发表出来的诗作,绝大多数人读不懂?我们欢迎先锋前卫实验性的诗歌,也不反对玩语言玩技巧的诗作,但这样的诗作不应该占去版面的2/3以上,应该让2/3以上的诗作都能被大多数读者读懂和欣赏。我们承认艺术与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诗人与大众素质不同,但是如果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太远了,艺术就会变得不真实,变成虚无缥缈不可捉莫于世无补的东西,这样的东西注定没有什么前途。

    当我们不得不拼命往前跑的时候,也许难免会丢掉一些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们呼唤:回归自然,还原自我。那么,同样拼命往前跑的文学和诗歌,是不是也应该在跑累了的时候,放慢一下脚步,回过头看一看丰富多彩的人间,观照一下芸芸众生?

    我想,诗人不是满脑壳胡思乱想的疯子,写出来的东西也不是谁也读不懂的“天书”;诗人更不是“死人”他应该关注现实生活,关心民众疾苦,为百姓鼓与呼。所以,我们呼唤大众化的诗歌,让诗歌回归大众,回归民间吧!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