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烟雨小说网 www.yyxsw.org,最快更新荒芜英雄路最新章节!

    18世纪中叶,约在清乾隆十年,今青海省循化的撒拉人地区来了一个穷苦的传

    教人,他的名字叫马明心。

    当时的甘青边缘——在地理和文化上正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边缘——贫瘠

    不堪设想。借着藏文化的喇嘛教与中国文化的孔孟之道之间的这块边界空地,马明

    心传播了一种名叫哲合忍耶(jahrinya)的苏菲主义教理。

    苏菲主义,即被伊斯兰教称谓的一神教神秘主义。它是对于原教旨主义和宗教

    繁琐哲学的批判,主张内心省悟以及体验,是一种渴求人与造物主之间直接沟通的

    思想。在它起源的遥远中世纪,它代表着一种自由的感情和精神。著名的苏菲大家

    曼苏尔哈拉智因他高声呼喊“我是真主”而被10世纪的正统派伊斯兰法庭处以

    极刑——但今天,世界上各种派别都承认和尊重了他。

    这种反抗原教旨主义和繁琐神学对心灵的束缚。主张每一个人与主结合之权利

    和可能的思想,强烈地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最最苦难深重的底层大众的心情。因此

    苏菲主义在伊斯兰各世界发展迅速。西班牙、土耳其、中亚细亚都出现过苏菲主义

    的神学大师、大诗人、以及事迹动人的殉道者。

    由于殉道现象,像一切宗教曾有过的一样,圣徒渐渐形成为领导民众信仰的领

    袖和感情的维系结。朴素而饥饿的信众逐渐提出了圣徒崇敬的观念,以使深奥的主

    与自己有一种中介——这仍是世界各大一神教的共同经历。

    到了17、18世纪,中西亚的苏菲主义已发展成一些茂盛的大树。个人渴求与圣

    徒崇敬,已经使苏菲主义发展成一个个有组织、有地域、有强烈感情、有仪礼规矩、

    有圣徒谱系的大派别。学术上曾译“教团”但这种译法含义不明。中国回民称之

    “教门”也是略去了秘密——这种苏菲派实质上是一种信仰者的组织;有些甚至

    占据着一隅之地,与统治者的王道霸道分庭抗礼。

    乾隆十年,马明心进入撒拉人地区时,在中国新疆西南角的叶城——莎车宗教

    文化中心和甘肃河州,已经早有十多个苏菲派别存在了。

    世界学术界对苏菲派极为注意,对中国伊斯兰问题则几乎全力倾注于苏菲派。

    无疑,这种现象的原因仅仅在于:一、苏菲主义派别往往反映着最底层贫苦民众的

    生存现实;二、苏菲主义派别乃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正统的异端,以及国家统治

    者及其伦理哲学的异端;三、苏菲派的思想渊源及朴实信众的感情中,存在着一神

    论世界观的原初意味;四、上述诸特点具备着动人的美。

    马明心曾在也门求学10几年,出身贫寒,举目无亲,本人是遗腹子,10岁出国

    来一生没有一瞬的富贵。他在循化,继而在河州及陇东南传播哲合忍耶,其事迹至

    今为西北农民念念不忘。

    马明心的哲合忍耶内容丰富复杂, 但简言之只是4个字:穷人宗教。他背着背

    筴,奔波于荒旱不可思议的陇山周边辽阔的黄土高原,不求报酬,不使穷苦回民有

    一点负担。 后来他被清政府捕走时,家中只有3孔破窑,数百个麻钱——老百姓们

    还补充说:这几百麻钱还是他妻子去郭城驿当铺典当他的一件羊毛衫,那当铺老板

    不仅不收当而且施散了几百钱以表心意时,带回窑里的。传说他妻子一生推磨纺线,

    直至官军来时自尽都穷苦终生。 苏菲(suf)原义为“羊毛衫”指云游的求道者

    (元代汉文文牍泽为“选里威土”(阿语:乞丐、穷人)学术界旧译“托钵僧”);

    马明心活着时,他在大西北民众中的形象,是一个穿着妻子手织的羊毛衫在穷乡僻

    壤中奔走的苏菲老人家。

    乾隆四十六年,清政府的不当处理激变哲合忍耶,从而导致了著名的撒拉人事

    变。清政府查出哲合忍耶的导师是马明心,于是突袭哲合忍耶关川道堂,从家中捕

    走了马明心,监于兰州。此举酿成大规模的乾隆四十六年回、撒拉、东乡等族大扑

    城。浑身褴褛的民众团团围住了兰州,要求清廷释放马明心。清吏惊惶,企图杀一

    儆百,于是在当年3月27日把马明心杀害于兰州城墙上。义军悲愤至极,不求生还,

    寻无水孤山死守,与官军战至最后一人一刀。无一人生,无一人降。马明心一妻自

    尽于家,另一妻张氏及女儿被充军伊犁。张氏于除夕夜手刃伊犁清吏一家,大年初

    一就义于伊犁。 其3子充军云南烟瘴地,两人早殁,一人在云南复苏了哲合忍耶。

    上述均可参见钦定官修的军事文件汇编钦定兰州纪略。

    马明心的殉道,使得哲合忍耶这一苏菲主义教派从此牢牢地在中国扎下了根。

    3年后, 为着给他复仇,哲合忍耶掀起了更大规模的一次起义,即乾隆四十九年石

    峰堡起义。失败后,清廷又官修一部文件汇编,题钦定石峰堡纪略。

    但是,哲合忍耶像一切宗教和思想一样,以迫害为动力,在被禁绝的隐密地下,

    悄悄地生存着和发展着。它与清政府之间的仇恨再也不能勾销。同治年间,它又参

    加了以太平天国为主角的中国人民反清大起义;其道堂——灵州金积堡成了全部大

    西北反清战争的大本营。这样的壮烈教史,与西北中国的历史以及贫苦民众的心灵

    史一起,相互纠缠,共存共生,直至清朝覆灭。

    热什哈尔一书,就是这样一支民众中的一个隐名的知识分子,在乾隆四十

    九年之后到嘉庆年间左右的禁绝清查之中,于潜伏中秘密写成的。它记载了哲合忍

    耶前两代导师——马明心以及继承人穆宪章的一些事迹。

    如我在该书汉译本序中写过的,此书很难用学科分类。(见本书心灵模式)

    它既是史事,又是神学,接近散文记录文体,又像在隐喻象征。它间于历史、文学、

    宗教3者之间,但作者坚持的——却是一种真诚的向往。他向往着一个超然的存在,

    他只求在那里被接受。他不费笔墨解释他早已坚信的,他也不追述他认为那伟大存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