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烟雨小说网 www.yyxsw.org,最快更新古玩圈最新章节!

有生气,心里着急。他最怕收藏家协会会长一职花落别家,他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他是国企老总出身,干这个套路多得是!”宁海伦感觉若论谁做收藏家协会会长最合适,当然是家学渊源、知识扎实的于博彦,那半路出家的张先令算个什么?于是,她问齐有为:“我说的话你喜欢听吗?”

    齐有为说:“当然喜欢,否则,深更半夜我往你家里跑什么?”

    “那好,我如果出个主意,你听不听?”

    “只要是好主意,我肯定听。”

    “那好,我的这个主意还就是好主意,你听好——以你们报社的名义,在博物馆展厅举办一次收藏品鉴赏和免费咨询活动,让张先令、于博彦、韩德庐、徐涛、金铁文这些人悉数上阵,邀请全市十个以上专家坐在一旁旁听,可能的话,北京、天津的专家也叫几个来,既是助阵,也是裁判,都让他们坐在主席台上。台下安排三百个观众。台上的鉴定专家孰优孰劣会让台下的观众一目了然。届时全市新闻媒体一起上阵,把文章做大,声势造大,收藏家协会会长一职应该花落谁家,自然水落石出!”宁海伦说完,就微微哂笑,看着齐有为,期待着他的反应。

    而齐有为瞪大眼睛愣了约莫两分钟,然后才说:“真有你的,聪明绝顶!有时候市里蓦然间搞了什么活动会让老百姓莫名其妙,其实都是有高参、有来头的!”

    此时伯母就又给齐有为的杯里续了白开水,她现在特别赞赏齐有为的这句话:不论市里搞了什么活动,无一不是有高参、有来头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没有宁海伦说了一句谎,于博彦也不会到她家里来;而她们母女如果不是对于博彦爱心过切给他喝壮阳汤,于博彦也不会迁怒于她们;而如果没有于博彦中途退场,也不会惹得宁海伦深更半夜勾来了着三不着两的齐有为;而如果齐有为不提张先令要竞争收藏家协会会长一事,宁海伦就想不出这个动议!

    齐有为答应,明天就和总编辑金铁文细谈这个动议。宁海伦补充说,别看你们报社做了一些无偿的组织工作,会麻烦一点,殊不知这对你们提升报纸信誉和发行量,最终增加经济效益会大有裨益,你说对不对?齐有为如鸡啄米一般连连点头。

    那天晚上齐有为在宁海伦家磨叽到十一点多才走,而伯母就坐在旁边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们,生怕他们激动起来会说出走板儿的话,做出走板儿的事。宁海伦对此十分反感,但她也没有办法。她怎么知道,母亲已经把事情看准了——她要把女儿全须全尾分毫不差地交给于博彦,其他男人有敢动女儿一个手指头的,她就跟他玩儿命!

    转过天来,齐有为就真和金铁文一本正经地谈了邀请有关专家和观众在博物馆举办古玩鉴赏和咨询会问题,谁知竟与金铁文一拍即合,金铁文说,最近我也正琢磨这个问题呢!

    于是,说办就办,这对各方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既然如此拖个什么劲儿?接下来,艺品周报就开始打广告,开始对有关专家下请柬和邀请函。谁知,艺品周报说博物馆展厅届时将有三百个观众席位,可是打电话和亲自跑到报社报名的观众已经突破了三万人!让人连想都不敢想!齐有为见此哈哈大笑——他这个二手高参当得不错不是?金铁文见此微微哂笑——他在权衡自己在鉴赏会上将作何表现,那也是颇费脑筋的事!而宁海伦听说以后莞尔一笑——她为于博彦人为地搭建了一个比武的平台,哥们儿,你可不能给俺掉链子!

    但几个被举荐坐主席台的人却表现各异,韩德庐接到邀请函以后感觉无所谓,有那么多大将在场,大不了自己不说话,少说话,除此还能怎么样?徐涛和他的想法差不多,也想尽量少说话,言多必失,非说不可的时候,就言简意赅,只拣“核儿”说。张先令就与他们大相径庭了,他不是想借机会大讲,而是大骂设计这个方案的人——这不是拿这几个人练吗?都推到风口浪尖上去了,面对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记者,还有三百名观众,这不是把几个鉴定者放在放大镜下,甚至放在显微镜下是什么?说是放在火炉上炙烤都不为过!

    张先令在自己店里踱来踱去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副经理出主意,说,你甭去了,给他们来个愣蹲。张先令先是点头同意,但细一想,不行,金铁文肯定还邀请了其他古玩圈行家,在这个出头露面的关键时刻自己藏了起来,对提高知名度来竞争会长十分不利,去,一定得去!他看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便赶紧想对策。最后想出什么对策呢?就是临阵磨枪,在家里恶补古玩指南,把那本图文并茂的厚厚的大册子反复阅读,把当前市场上流通最多的东西做为阅读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洗浴中心的那个按摩小姐被他请到了家里,既给他按摩,还给他买菜做饭,他对她声言要高价聘她做保姆,直乐得小姐屁颠屁颠的,后来小姐偷了他一件牙雕,让他相当别扭,此为后话。

    话说于博彦接到邀请函以后表现平静,感觉此事对自己没有什么新奇,因为就算没有这种场合,平日里请自己掌眼做鉴定的人也很多。只是把场合换了一下,多了一些观众而已,自己该讲什么还是要讲什么,是花就还讲花,是叶就还讲叶,是果就还讲果,绝不会因为换了场合而把讲的内容随意更换。

    而宁海伦本想叮嘱他几句,但碍于心里还和他闹着别扭,就憋着不找他。而于博彦对宁海伦娘俩的误解和反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没有淡化,反而加重了。他越想越感觉荒唐,自己一个学养深厚的博士生,斯文的特级教师,受到那样的“优待”简直像个俗不可耐的试验品,甚至像个专事传宗接代的种牛,种马,种猪!对那样的优待和体贴他接受不了!他便也憋着不给宁海伦打电话,也不见面。事情就是这样,好心不一定得好报。心存好心的人如果不选择对象和讲究方法,不能因人而异,就必定把善意变成造次,结果就适得其反。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古玩鉴赏和咨询会在博物馆按时开幕了!主席台安排了两排座位,将做鉴定和回答咨询的专家以及文物局领导坐在前排,特邀的专家和代表坐在后排。而三百个观众席早已密密麻麻坐满了人,这些人手里基本都带了需要鉴定的东西。可以说,他们踊跃地来参加这个鉴赏和咨询会,目的就是想把家里的藏品拿来让专家掌一下眼,估个价。当然也有没带东西的,但却带了问题,他们有很多很想知道但报纸上没讲的问题。

    主持人一说“现在鉴赏和咨询开始”立即有个中年汉子从观众席里站起来,他举着一小块貌似田黄石的印章,走向主席台,把东西交给主持人,说:“最近报纸上关于田黄石的报道特别多,我受其影响特意花五万块钱买了一块,请专家看看我这款石头是不是田黄石。”

    说完,他就站在一旁,听候讲解。而主持人则把石头举起来问主席台上的专家:

    “哪位专家回答这个问题?”

    观众席里一下子就情绪活跃起来了,人们议论纷纷,非常期待地看着主席台。博物馆馆长韩德庐先把手举起来了,主持人把石头交给他,此时,摄影记者的闪光灯对着他频频闪耀,电视台的摄像机也紧紧地将他锁定。他在灯光下细细看了一会儿,便开口说:“这款石头是质地较好的寿山石,不是田黄石,价值三千块钱。”

    观众席里发出“轰”的一声响,仿佛对这个答案非常失望。其实,大家应该有个基本常识:花五万块钱是买不来如此体积的真品田黄石的。现在田黄石市场如此紧俏,谁会让你捡这种大漏儿?但人们还是希望会有奇迹出现。中年汉子拿着石头印章回到了座位。此时观众席里一个中年女人站起来说:“我咨询一个问题,请专家回答:报纸连篇累牍报道田黄石,是不是有意炒作?是不是报社里的人手里有田黄石想出手,有意造势?”

    这个问题太尖锐了,非艺品周报总编辑金铁文回答不可,想回避都回避不了。但他坚决地给予了否定:“据我所知,我们报社的人谁手里都没有田黄石,写报道,也只是对蓝海古玩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和反映。”

    此时,这个中年女人又问:

    “目前的田黄石市场是个什么情况?怎么会引来这么多关于田黄石的报道?”

    金铁文没有接茬,他左右看看,期待别的专家回答。因为涉及市场,肯定有比他更清楚的人。主持人也看着专家席。拍卖公司总经理徐涛举手了,他说:“我说两句,关于田黄石么,话题很大。幻想从福建寿山乡的田里再挖出几块来,简直就是一厢情愿。田黄石就是那么多块,而市场在不断地扩大,供求关系将决定田黄石市场会一浪高过一浪,价格会不断飙升。关于田黄石的来源,一是台湾、香港、东南亚回流大陆,每天都有不少福建人到台湾去,高价回收几年前低价卖出去的田黄石。二是石农手里的存石,好品种不多了。价格的飞涨,致使石农不能沉住气将价值连城的田黄石踏踏实实地存放着,而存在手里的往往是前几年不被看好的品种,或小小的籽粒。随着田黄石市场流通量的不断减少,即使是举办一个像样的展览也非易事。前不久,福建省评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有数十人当选,使他们的作品也水涨船高,有的大师开始囤货,有的大师则拒绝出售和外借。对田黄石的价格上扬推波助澜。所以,关于田黄石的话题仍旧会火下去!”

    这是见点水平的回答,直听得中年女人连连点头。观众席和专家席都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刚才那个鉴定假田黄石的中年汉子站起来问:

    “如何才能买到真正的田黄石呢?”

    此时张先令就再也按捺不住了。刚才徐涛的发言已经让人看出一个拍卖公司老总的水平,自己得赶紧展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举手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你的问题让我看出,痴爱田黄石的人真是不在少数。”

    这个中年汉子接茬说:“没错,我家里什么石头都有了,就是缺一块镇宅的‘石帝’田黄石,我逛古玩街的时候好几次都忍住了不敢买,因为,我知道这东西以假乱真、鱼目混珠让人防不胜防。你想按书上的图片去买,而书上80%都是假的;你听信了鉴宝节目的所谓专家,而专家也只是炒作自己,成了售假的专家。但我实在憋不住了,还是买了,结果就买假了。”

    张先令呵呵笑了一声,接过话来:“实际上,流通市场上真正的田黄石并没有多少,有的人夸口藏了几十块,上百块,可是一检测,连迪开石都不是,根本不沾田黄石的边儿。可以说,要寻摸到一块真品田黄石,真不是一件易事。要想从福州的田中挖出一块好的田黄石绝对是一个偶然,凭的是运气。一些新的田黄石作品的诞生,大部分用的是一些石农雕刻家近十几年来的存石,而且数量也不大,用一块少一块。从福州以外的其他地方买时,就更应谨慎,要考虑你的卖家有无正常的来货渠道。再有,买田黄石现成的作品应该买名家的。因为田黄石珍贵无比,人们在雕刻时,一刀一痕都得思前想后,构思取题,反复思量,用刀去皮慎之又慎,一般的雕刻家是不敢冒险的。市场上的假田黄石往往颗粒硕大,雕工粗糙,故事不完整,枝叶不清晰,薄意不像薄意,人物的鼻嘴都像是挖出来的,明显地不是出自大家之手。如果能够买到林文举、刘爱珠、郑幼林、郑则评等人的作品,那就一般错不了。这些人是很活跃的,找到他们并不难。当然了,你如果对田黄石还没到痴迷的程度,估计你也不会下这个功夫了!”

    观众席里哄堂大笑。此时躲在暗处的有两个人,他们心潮起伏暗中着急。一个是魏雨缪,他托博物馆的朋友给他在耳房安排了一个座位,他打开窗户用心地听着会场上的一切,方才知道买一块真品田黄石原来是如此之难,自己怎么就冒冒失失跑到北京潘家园花巨资去信什么沈月娟呢?他现在非常着急,想什么办法能挽回损失,弥补马家驹,至少是逃开马家驹的追究呢?现在马家驹还没有起诉自己,而起诉肯定是迟早的事!

    耳房里另一个人就是宁海伦。她也是托博物馆的朋友给她在这屋弄了一个座位。她现在着急的是于博彦坐在主席台上不主动说话,这真让她为之扼腕。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白白放过啊?谁不是抓机会表现自己?但宁海伦正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观众席里有人站起来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哪位专家能对艺术品市场的走向做个估计呢?”

    显然,这个观众也是个经营古玩和艺术品的人,说不定就是古玩街的人。但他问了一句就立马坐下了,人们还没来得及看清他的长相。会场一时冷场。这么宏观的问题不是轻易就答得出来的。这个问题几乎是古玩街每个人都关心,但又都不好回答的问题。主持人把目光扫向主席台。没人举手。主持人点名了:“张先令先生,您是古玩街龙头老大,您能说说吗?”

    张先令急忙推辞:“说不了说不了,古玩街的人说不清整个宏观市场的情况。”

    主持人又点徐涛:“拍卖公司的人应该能说清楚吧?”

    徐涛也连连摆手:“拍卖公司只了解自己的这一个侧面。”

    此时观众席里开始出现骚动,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会场上一片轰轰轰的声音。宁海伦从耳房把头探出来,她看着于博彦,把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心说,没用的人,此时不说,你还等何时?但于博彦并没看到她,甚至根本想象不到她会藏在耳房里。可能因为此次鉴赏和咨询会是艺品周报主办,博物馆协办的,所以,主持人没点金铁文和韩德庐,放了他们一马。于是,下面就点到于博彦了:“于博士,据我所知,你对古玩知识博闻强记,学养深厚,对艺术品市场也颇有研究,能不能谈谈你的看法?”

    于博彦有些无奈地腼然一笑,说:“本来我没想谈这个问题,因为我对这个问题研究得还不够,不过,既然主持人点我,我就简单说说,请方家指正——我认为,有的专家把艺术品市场的大体走向归纳为八个方面,是很有道理的。”

    此言一出,一直乱哄哄的观众席突然安静了下来,人们翘首以待地看着主席台上的于博彦。而主席台上的诸位专家也一齐把目光射向于博彦。此时,照相机,摄像机一齐对着于博彦,闪光灯啪啪啪闪个不停。躲在耳房的宁海伦揪住了自己的衣襟,紧紧咬住了自己的嘴唇,心脏怦怦乱跳。只听于博彦说道:

    “这一,是艺术品市场总体上讲将迭创佳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近年来国家gdp稳定增长,而其他的投资途径又都不大理想,例如股市的跳水、低迷,而房市也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境地,特别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不少精明的投资者纷纷将目光投向艺术品市场。现在各省市都有为数众多的大大小小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古玩城,古玩街也比比皆是,人们已经普遍看到了艺术品的市场潜力。又由于龙头品种——名家字画迭创佳绩,一下子将整个市场带动得空前活跃,瓷器、油画、玉器、明清家具等都有令人欣喜的上佳表现。这二,是名家精品将成为最大热点;这三,是中国油画拍卖市场将继续攀升,后劲十足;这四,是艺术品市场将日渐理性;这五,是艺术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六,是当代书画作品将再掀热潮;这七,是市场化、品牌化运作,将成为拍卖行业一大特色;这八,是拍卖行情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晴雨表。在这里我简单点评古玩街一句:传统的艺术品交易方式透明度不高,影响面也窄,于是差强人意。我的话完了,请大家指教。”

    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观众席里蓦然间又爆发了轰轰轰的议论声,连主席台上的专家们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思路开阔,高屋建瓴,极具前瞻性,这不正是古玩行人人都关心的问题吗?徐涛作为拍卖公司的老总,感觉于博彦竟比自己对拍卖行业吃得还透,便觉脸上发烧。而张先令此时却感觉于博彦贬低了古玩街,自己身在古玩街而必受此消极影响,心里气愤却又不敢发作,便对于博彦怒目而视。和张先令想法一致的大有人在,此时耳房里的魏雨缪就走近宁海伦,说:“宁老板,这于博彦怎么能在这种场合扒嚓古玩街呢?就算是这么回事也不能这么说呀,以后谁还会来古玩街买东西呀,不是都奔了拍卖会了?”

    宁海伦听了于博彦的讲述却犹如一块石头落了地,紧揪着的心蓦然间放了下来,暗想自己真没看错于博彦,这个才子啊!她微微一笑,对魏雨缪说:“魏老板此言差矣,谁都知道拍卖会上拍出的东西都比古玩街的价高,没有资金实力的绝不会往拍卖会跑。而于博彦点评古玩街的话是一语双关,他说古玩街不透明,不透明就不透明,不透明就一定不好吗?不是可以任你砍价吗?只要你情我愿,我赔本卖给你都行。瞧,他这不正是为古玩街揽业务吗?你说是不是?”

    魏雨缪一拍脑门恍然大悟,连说:“于博彦高人,高人!知于博彦者,唯宁老板也!”

    而宁海伦一听这话就突然把嘴撅起来了,两眼泪光闪闪。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