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烟雨小说网 www.yyxsw.org,最快更新今生今世最新章节!

    屏開牡丹

    我十三歲那年,芝山小學舉行會試,十里內的小學與村塾皆各選拔四五人去

    應試。我坐轎去,四哥哥與阿鈺哥哥抬轎,他們都是望兄弟成名。芝山小學是新

    制高小,我到得那裏,只見樣樣開通,人人明達,看看自己身上穿的花洋紗短衫

    ,茄色紡綢褲,還佩著俞家庶母繡的紅桃綠葉緞子筆袋,真覺得不好意思。試畢

    回來,胡村學堂裏的先生問我們考得怎樣,三個同學皆答得頭頭是道,惟我無望。焉知放榜倒是我考得好,賞了一部史記菁華錄,還有四角銀毫,他們卻只得一

    支鉛筆或一錠墨。

    其后我讀高小及中學,亦仍是這樣的謙遜。我考進紹興第五師範附屬高小二

    年級,同學都是城裏人,都來欺侮我,我起初因情況不明,不敢爭鬥,但后來他

    們不欺侮我了,倒又用不著爭鬥。第五師範及第五中學多有諸暨新昌嵊縣義烏永

    康來的學生,個個身長力大,城裏人同學開口輕薄,他們就動手打人,人亦不敢

    欺侮他們。但是我不打架,人亦不欺侮我。可比我初到上海,碼頭上的挑夫與黃

    包車夫都敲我竹槓,竟是要反抗亦無從反抗起,其后住在上海,閒時走街竟從不

    遇見流氓,可見只要自身不太觸目,就海晏河清,許多事原不必靠鬥勝或屈伏來

    解決。

    高小畢業我進紹興第五中學,只讀得一學期,學生鬧風潮,第二學期久久開

    不得課,我就回胡村了。我連不知這風潮是所鬧何事,只覺人世太大,不可唐突

    干與或僅僅動問。此后表哥吳雪帆帶我到杭州考進蕙蘭。蕙蘭是教會中學,青年

    會在禮拜堂歡迎新同學,彈琴唱讚美詩,且分糖果,那樣的“兄弟愛”于我完全

    不慣。

    我在蕙蘭讀到四年級,已在舉行畢業考試了,卻因一樁事被開除。我是校刊

    的英文總編輯,校聞欄有一則投稿,記某同學因帳目問題被罷免了青年會幹事職。校刊顧問是教務主任方同源,他說有關教會的名譽,不可登。經我說明,他就

    不再言語,我當他已經默認了,焉知登出后他叫了我去罵,當下我不服、他遂向

    校長以辭職要挾,開除了我。我倒亦不驚悔,唯一時不敢回里,后來是父親寫信

    來叫我,我纔回里的。

    蘇軾十二歲時,有代歐陽修謝賜玉帶名馬表、“豈伊墜之,而帶有餘,非敢

    后也,而馬不進。”真是謙遜。我連理真氣壯的不屈,亦對同學對父母沒有慷慨

    之言。

    但那幾年的學校教育對我也是好的。彼時學校功課不像現在的忙,考試亦不

    在其意,很少團體活動,很少競爭比賽,讀書只是讀書,沒有想到要拿它派甚麼

    用場,亦不打算將來的職業,且連對世事的意見也沒有。我所以亦不信基督教。

    蕙蘭做禮拜,我總是可躲則躲,因為不喜歡基督教的無故鄭重其事。

    但比學校教育更好的仍是紹興杭州的風景,使我的人亦在風景裏。民歌裏有

    “送郎送到房門邊,抬頭只見太平錢”如此一路唱到“送郎送到九曲灣,九曲

    呀彎彎看牡丹”當年父親帶我到紹興杭州,于我的一生裏就好比屏開牡丹。

    我出外讀書,雖是父親與俞家義父早有此意,但我自己完全沒有想到。我十

    三歲那年夏天,在傅家山下小舅舅家作客,與雪帆表哥為伴,我父親忽來叫我同

    去章家埠,有十五里路,我就替父親背錢搭,沿剡溪沙堤走到那裏,他事先沒有

    和我說要到紹興杭州去,卻就趁了夜航船。后來這條路我自己來去走過多少遍,

    不是一句離情別緒的話可以說得盡。

    章家埠是上虞地界,剡溪到此,再下去就成了曹娥江。到紹興去,從三界亦

    可趁船,但水淺時埠船只到章家埠。從三界章家埠趁船到蒿壩,要過壩換趁內河

    船。蒿壩街上,只見飯店拉客人吃飯,熱鬧非凡,那條石板街路晴天也是溼溼的

    ,一股黃芽韭菜的氣味,我倒是喜歡聞。在此過壩換船的人,惟見扁擔錢搭包裹

    雨傘戢戢如林,夾著一兩乘轎子,經過飯店門口,都像搶奪打架一樣,被拉進去

    吃飯。飯店里四方板桌長條凳,點叫的無非是白飯二分錢一碗,紮肉三分錢一塊

    ,滾熱豬油燒魚頭豆腐八分錢一大碗,要吃酒也有五香豬肚,炒腰花。客人多是

    農夫及生意人,亦有去外頭讀書的山鄉少年少女,他們都計算著路費,仍不免稍

    稍吃驚于自己在路上的豪闊。那堂倌是搬饌收碗,像穿梭一般,渾身都是手眼,

    客人叫聲應聲,灶頭煎炒,鍋鏟敲得噹噹響。

    還有蒿壩的過塘行,埠船到時客人聚集,開票轉船換船,泡茶絞熱手巾,單

    是塘柴一天裏要燒好幾擔,中小企業的這種興旺熱鬧慷慨,天下世界的財富可比

    新鮮魚蝦的燒好了即熱烙現吃,我一直喜愛。

    從蒿壩換船在內河中行,比外江就是另一番景象,河岸迤邐人家,一路有市

    鎮。到得鑑湖水域,田地便平洋開潤,山也退遠去到了天邊,變得斯文起來。這

    裏的田地都是好土壤,陽光無遮攔,所以出得紹興這樣名城。紹興城此時從船上

    還望不見,只覺它隱隱的浮在水鄉上,又像是在雲中,卻人語與雞犬之聲可聽得

    見似的,河水裏漸漸繁密起來的菱角芡葉,與從我們船傍掠過的一隻兩隻烏蓬船

    ,好比從紹興城裏流出來的桃花片。

    及至五市門,說是紹興到了,我一看不過是沿河塘的行家店家,不禁失望。

    惟因東湖鳥門山出石板,此地的河岸塘路都舖得極好,人家的粉牆也很白,河塘

    裏許多烏蓬船,對河平疇遠山,都在下午的太陽裏。當下我跟父親進城門,走過

    大街,纔不再失望,卻不曉得自己的感情是說高興好,還是不高興好,只覺我自

    己這個人與父親非常分明,此地的一切也一步一步都是分明的。

    紹興城裏大街小巷,一色是石板舖的路,許多節孝牌坊,狀元牌坊。惟我對

    那些石牌坊不大有好感,走過時怕它萬一壓下來,且狀元及孝子節婦的人世有點

    安穩過了頭。又家家后門都是河,地名也是橋,八字橋、廣宁橋、探花橋、蓮花

    橋、大郎橋、小郎橋等,坐船賽過坐黃包車,探親會友,女兒望娘,外婆到女婿

    家,都自家后門口下船,那家后門口上岸,那些烏蓬船,就像要撐入人家的堂前

    與灶間,可比小艇撐入荷花深處,那櫛比鱗次的人家便是荷葉荷花。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