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烟雨小说网 www.yyxsw.org,最快更新光绪皇帝最新章节!

有完没完,要知道我是皇上,皇上,朕已经独立执政,不需要你们在朕面前指手画脚!如果你们都活够了,朕立即送你们下地狱。”

    奕欣还要辩解几句,同治帝说完,气得将御案上的奏折打翻在地,拂袖走了。奕欣无可奈何地摇摇头退出。

    奕欣退出后,同治帝越想越气,这些老朽都向他施加压力,一个个虽然口口声声归政不干预政事,但事事又都钳制他的手脚,做什么事都不能自由自在,哪有一国之君风度与权威。“哼!不杀他几个,这些人是不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同治自言自语。

    他想起先祖康熙计杀鳌拜,剪除一帮大臣才得以独掌国事,自己何不效法先祖呢?

    于是,同治帝诏见军机大臣大学士文祥等人,命他前往恭亲王府下旨,让恭亲王奕欣赐死。这几位军机大臣一听,吓得扑通跪倒在地,一齐叩头为奕欣求情。

    同治帝一见这些军机大臣都下跪求情,冷笑一声说道:

    “哼!你们都是他的党羽,”

    文祥等人更是叩头求饶:“皇上息怒,臣等不是为他求情,恭亲王劳苦功高,勤劳俭朴,有罪也不能赐死,先皇对他都特别器重,望圣上看在先皇份上免他一死。”

    “好,死罪免去,活罪不饶,割去王爵!”

    就这样,恭亲王的王爵给免了。

    一天,同治帝去拜见慈安太后,谈及此事,慈安方知恭亲王的王爵被割了,大惊道:

    “皇上,你先皇祖在世时,特别器重恭亲王,在择定皇嗣时一直矛盾不决,最后选定你先父皇,但在御筐内留有两份遗诏,这是我大清朝从没有的先例。你先父皇在位时一直都很看重恭亲王,恭亲王也确实为我朝立下汗马功劳,他为人又谦逊俭朴,深为朝中大臣敬仰。况且,现在国力尚不富足,修建圆明园一事可以适当缓一缓,你可以先让人预算一下,然后酌情处理,一切由皇上认真思考后再慎重对待。”

    后来,同治帝让人预算重新修建圆明园的费,花费太大,国力一时难以支付,只好暂停,等国库充裕时再作考虑。

    又过了一段时间,同治帝消了气,心平气和地思考恭亲王奕欣的话,也认为劝谏得有理,便重新下一道圣旨,恢复恭亲王的王爵。

    奕欣回顾一下和同治皇上这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又仔细思考一下同治帝的这次谈话,他又想起慈禧太后决定对山东巡抚丁宝桢的惩处,决定再到钟粹宫找慈安太后商量一下。

    钟粹宫。

    慈安太后也是心神不宁,自从归政后,她虽深居宫中怡养天年,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不能不令她内心如焚。

    这同治帝虽不是自己的亲生子,但在感情上确胜过她的亲生母后慈禧。慈安太后一向疼爱同治,关心他的生活,关怀他的健康,体贴他为政的难处,完全用一颗真诚的母爱之心去爱同治,却不同于慈禧用太后的威仪让同治接受自己的呵护。这月,同治帝一病不起,不仅病情丝毫没有减轻,相反有所加重,怎能不令她心急呢?特别是同治皇上这病,对外也不好意思开口,真是又心疼又气恨,她一气之下把同治帝手下文喜与杜宝两太监给关禁起来,但仍感到不解恨。

    慈安太后正在沉思之际,太监来报,说恭亲王奕欣叩见太后。慈安立即命人让他进来,奕欣叩拜完毕,见慈安泪眼红肿,惊问道:

    “太后有何伤心事,如此悲戚?”

    “皇上的病情不见任何好转,更有恶化的倾向,这怎能不让本宫忧虑?”

    “太后,这皇上到底是何病?如果是天花麻疹也该痊愈了,却有加重的趋势,这到是为何?”

    “唉!这话都无法向外开口,不过,恭亲王也不是外人,我也就直说了。”

    原来同治帝想重新修建圆明园,因奕欣阻谏,再加上国库空虚没能修成,心中好大不快。内侍太监文喜、杜宝见皇上整日不开心,私下一合计,要帮皇上找乐去。这天,他们两人不知从何处弄来一本裸体画册,悄悄放在同治帝的御榻旁。这同治皇上回来后翻看此画册不但没有斥骂他二人还大大夸奖一番,问他们从何处得来。这两人一见皇上感兴趣。就添油加醋地将京城内各大妓院的名妓和风流韵事胡吹一通,正处于青春年少的皇上那经得起这等事的诱惑,便由这二人作伴,侨装成商人模样到有名的妓院试一试。

    你想想,皇上宫中虽有皇后、皇妃多人,但她们多灌输于国母皇娘的礼仪风范,讲究乐而不淫,人伦有度,即使做起爱来也腼腆有度、浅尝辄止,那像那妓院里的风尘女子做ài有方,玉软香渴,柔情千种,倒凤颠鸾,醉月睡柳。这同治帝野情初试便欲罢不能,很为自己懂得太晚而叹息,如今品尝到那宫中没有的乐趣,遂一发不可收拾。起初十天半月悄悄溜出一次,后来干脆出重金包租几个有名妓院的名妓,除皇上之外,任何人不得染指。

    一时间京中盛传来了一个广州经商的富家少爷独领京中几大名妓的风骚。此事一传出,偏偏有人不服气,特别是那些原先和这些名妓有来往的年轻人,他们由于不知这广州富商少爷的来历,欲与同治皇上比试高低。

    此时,京都长青院有一名妓名叫梁秀秀,那相貌就不用说了,说她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并不过分。总之,同治帝一见就在心中叫绝,回去后就骂选秀女的不是眼瞎就是色盲,说宫中粉黛三千人,没有一个抵秀秀,当场就给秀秀送一个雅号叫瑶仙,就是西天瑶池仙女下凡尘之意。从此这瑶仙的称号便在京中叫开了,爱上青楼的,不爱上青楼的都知道这句名言:来京一遍,不见瑶仙,死了也是混蛋;来京一遍,见过瑶仙,死了也合算;来京一遍,尝过瑶仙,我已不做好男。

    虽说如此,这瑶仙所在的长青院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门庭若市,长青院老板靠着这棵摇钱树很快富甲京城,成为当时京中有名的三大巨头。唉!看来这个世上想当好男人的男人太少了。

    这同治帝为了独占花魁,重金租下瑶仙,可惹恼了京中的一些好色富家子弟。其中有一个叫张保全的富商,在京中经办珠宝店,大大小小有四个铺子,手中财产多少不得而知,在一些朋友的唆使下,他要与这同治帝比试个高低,能打败这广州来的少爷也好为京中的哥们儿出气,看看是京派厉害还是广派厉害。

    就这样,瑶仙的身份可谓一日百倍的身价上涨,比今天炒股上涨的指数可大多了。张保全的铺子经营实力一天天减少,最后只能勉强经营一些劣质珠宝,高价的珠宝已无力有现款支付,后来只是直咬牙硬撑下去,他做梦也不明白这广州来的商人到底在京中做何生意,怎么有那么多钱能让他拖垮。他四处找人打听也是个迷了麻,只听说这少爷与京中一家王爷是亲戚。

    其实,同治帝也让张保全给逼得力急,他把宫中的一些银两全花光了还不够,不得不想法动用国库,而这管国库的官员又是个呆鸟,认为皇上没有正当理由不得动用国库里的财富。最后由文喜出面找到北洋大臣李鸿章,私下挪用了一些扩建北洋舰队的军费才算在实力上打败那珠宝商张保全。

    古人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同治帝与张保全争秀秀实际上两败俱伤,张保全的珠宝铺几乎关闭,同治帝耗资了军费不说还惹得了一身病。你可以想想,这风尘女子什么男人没沾惹过,一旦同治帝不在的时候,老板为了赚钱,又暗中让她接客,从事第二或第三职业,同治皇上被人骗了自己也还不知道。就这样,同治帝传染上了性病,当时人称花柳病。

    皇上得了这病又不好意思开口,对外只说是得天花麻疹,那宫中御医也是个蠢蛋,一味地按天花麻疹治疗。再加上皇上年轻不成熟,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就纵欲过度,体质衰弱,这一病就倒下了,每天不断治疗就是不见好转,后来等发现是花柳病,为时已晚,早已毒气攻心,传遍全身,到了今天这必死无疑的地步。

    恭亲王奕欣听罢慈安的叙述,确实吃惊不小,说道:

    “唉!老臣做梦也不知道皇上竟会这样,若是早有信息,就是死也会阻拦圣上出宫胡闹。”

    “我也是在最近探知皇上的病情实症时才得知的,可惜为时已晚,也怪我整日深居宫中,对皇上关心太少!”慈安太后自责说。

    “太后千万不能这么说,也许这是我大清朝的气数吧?臣曾听先父皇讲过我们祖上陵寝风水的事,说这是命中的气数。”

    “这到底是什么气数,本宫怎没听先父皇讲过?”

    “臣还是做阿哥时,一天在上书房读书,父皇来查问功课,谈及祖上之事,父皇说先祖为辽阳总兵时,曾在百山黑水之间请一风水大师给查看一块风水宝地,说在此安放陵寝层辈必出至尊,但此地有一大缺陷,由于受一外来山势所挡,此龙脉受阻,绕山后虽然重又续上龙脉,但子孙后人为皇帝者必然短命。”

    “哦,原来是这样,难道没破除的方法吗?”慈安太后问道。

    “据说先祖也有此问,那风水大师说,这是上苍之数,虽然人为之力可以破除,但效果不一定明显,但是还必须坚持去做。”

    “这破除方法怎样?”

    “就是每一代为皇者必须在自己在皇位期间亲临辽沈祖上陵寝祭奠。”

    “是这样,我也听说过以前几位先皇在位时都曾回辽沈拜祭,只以为是尽尽孝心,不想其中有此缘由。”

    “只可惜这拜祭的定例没能坚持下去,被后世子孙给忘却了,如今果有应验。”

    “从何时起没有从事这拜祭典礼?”

    “最后一次拜祭是先皇祖乾隆爷时,也就是那次拜祭的当天先父皇道光降世。”

    “竟然这么巧合,果真就什么神秘之数。”

    “但先父皇在位时也曾牢记祖训,多次想到东北辽沈祭祖,却一次也没实现夙愿。起初是平定张格尔叛乱,后来是连年与海外洋人征战,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割地赔款,先父皇自感无颜拜见先人,在先祖坟前无法开口,多不愿去辽沈祭祖,为此事一直感到心愧,每每提及此事总是伤心落泪,弥留之际仍觉得愧对列祖列宗,也对不起后世子孙。并再三告诫先皇大行皇帝咸丰,务必亲赴辽沈祭租。弥补父皇之过失,却想不到先皇竟热河一行英年宾驭上天,也未能如愿,那时,我就有点怀疑此天数难道已经应验吗?一个人独处时,常想起此事,却谁也没有告知,只想再等几年,待同治皇上年龄稍大,国富民强时,告诫这先祖的例制,劝谏圣上亲赴东北祖宗陵寝拜祭,以完成祖上遗愿。想不到当今圣上这么年轻又染上此病?”

    恭亲王说着,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慈安太后也是泪下如雨,叹道:

    “难道这大清的气数已尽?”

    恭亲王一抹泪,气恨他说道:“把文喜、杜宝两个逆贼给斩了!”

    “这事交给内务府总管崇伦去办就是。”

    “太后,老臣罪言,请太后思考?”

    “恭亲王,有话请讲。”

    “皇上到了这地步,对续统之事太后有何打算?”

    “你说呢?”慈安太后问道。

    “依老臣之见,皇上之病目前尚无大碍,且皇后阿鲁特氏已身怀有孕,也许不久就会分娩,那时,若生有太子,即使皇上宾天也可后续有人。”

    “万一皇上在皇后分娩之先宾驾呢?”

    恭亲王沉思一下说:“万一那样,对外可密而不发,只说皇上有病不见外人,等到皇后分娩后,是阿哥则即为续统之人,若为格格再另作考虑,太后以为如何?”

    慈安太后点点头“愿上苍保佑皇上龙体日康,也愿上苍保佑皇后生下阿哥!”

    “这只是我们如此汁议,但西太后不知有何想法?”恭亲王奕欣试探着问。

    “她,皇上是她亲生骨肉,岂有不为皇上血脉着想之理,我想此事她会妥善处理的。”

    提起西太后慈禧,奕欣忽然想到山东巡抚丁宝桢的事,急忙说道:

    “太后,臣有一事相求?”

    慈安太后一怔,说道:“请讲!”

    这时,恭亲王奕欣便把最近山东济南府发生的火烧洋教堂一。案报告给慈安太后,又把慈禧太后对丁宝桢的不满之事也大致讲一下,请慈安太后拿主意。

    慈安太后听后,考虑一下说道:

    “洋人固然可恶,该杀!但事件发生,为了不引起争端,消除洋人再以此为借口兴兵问罪,最好将大事化小,小事息了。捕提凶手也可给洋人一个交待。想不到丁宝桢一时大意竟让凶犯得脱,万一传出去,洋人岂肯罢休。最好现在给他信函一封,责令他火速追捕逃犯,早日辑拿归案,能够重新提获凶犯更好,万一凶犯逃远,再另作处理。”

    “太后,这事可给西太后一个把柄,你知道为安德海之事,西太后一直心有介蒂,早有惩办丁宝桢之意。不过没借口罢了,这事岂不是最好的借口?”

    慈安思索片刻,说道:“过去的事早就过去了,她不会小题大作吧?”

    奕欣摇摇头,”太后你和她共事多年,她的脾气太后难道不知?””

    “这——”慈安太后寻思道“当年斩杀安德海之事并不是丁宝桢独自作主,当时丁宝桢也恐事情闹大于己不利,曾上书朝廷定决。那时我与慈禧同时垂帘听政,而斩杀安德海一事却不曾让慈禧太后知道,是本宫恐阉人权势太大扰乱朝纲才独自批旨处斩。不想为了此事,慈禧太后一直耿耿于怀。对本宫,她倒没有什么,对丁宝桢确实心有怨愤。恭亲王,你认为如何处理?”

    “就按刚才太后所言,给丁宝桢去一密函,让他火速破案,以防给西太后留下把柄,于他不利。”

    “暂且就这样吧,以后你留心一下此事就是。”

    “是!太后。”

    恭亲王奕欣这才告别慈安太后回府。

    养心殿东暖阁。

    同治帝迷迷糊糊睁开双眼,隔着厚厚的窗纸虽然看不清外面的世界,但知道又是一个晴朗的天,尽管是晴天,但在这寒冷的冬日,气温也十分低,他很困难地把手伸出被外,想喝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双唇,但摸到的杯子里的水却是冰冷的。同治帝叹口气想喊人,声音只能在喉咙以下打转,就是发不出声,无奈,只好闭目等待。

    不知过了多久,睡梦中,同治帝听到呼唤,这才睁开疲倦的双眼,看到一个小太监正在给他喂水。

    “主子,你醒醒。主子,你醒醒。”

    同治帝喝了几口参汤,这才感到好受一点用沙哑的声音对小太监说:

    “你去为朕传军机大臣李鸿藻,不必声张,仅他一人即可。”

    “是!”小太监叩头退下。

    小太监走后,同治皇上一人再无睡意,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病情在一天天恶化,死神正一步步逼近,这死对于他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因此,对于这大清朝的续统问题不能不令他忧虑。自己先父皇英年早逝,冲龄即位,两位母后垂帘听政多年,这大婚之后刚刚独立主持朝政,却由于一时放纵而惹得此病,如今行将归天,有何面颜见列祖列宗。

    自己今春尚够一十九岁,正值盛年,立嗣一事从来也没有考虑过。自己也仅仅婚后一年有余,妃嫔虽多,仅皇后阿鲁特身怀有孕,但产期尚早,也不知男女,续统之身不得不另作打算。再说,就是皇后生下男儿,如此幼小怎能处理朝政,让皇后阿鲁特氏垂帘听政更是不可,她本不是搞政治权术的那块料,一向心地善良,为人憨直,岂能执政?况且皇额娘与她关系疏淡,更是容不得她。与其处在极尊位置受人挟迫不得自主,哪如做一普通人生活逍遥。无论皇后生下阿哥或格格都不必再当那什么劳什子皇上,做一个平常人,过上平常生活,平平安安也就是了。

    只是这大清的天下如何托身呢?溥字辈目前尚无能人。两位母后必定是女流,慈安母心胸大度,但太过善良软弱,皇额娘有女豪杰的政治家风度与心计,却又太过心狠手毒,况且也太会享受和奢侈,正值多事之秋的大清王朝怎经得起她的折腾。

    唉!皇叔恭亲王奕欣到是个合适人选,为人厚道,生活勤俭,又懂得治国安邦,虽然年龄稍大,但朕也顾不了许多了,暂且让他执政再慢慢寻求合适的继承人选吧。

    同治帝正在思前想后,御前太监来报说军机大臣李鸿藻叩见皇上,同治帝立即命他进来。

    李鸿藻进入东暖阁跪下奏道:“臣李鸿藻叩见圣上,祝圣上早日龙体康复!”

    “免礼,起来吧。”同治帝轻轻说道。

    “谢皇上!”

    李鸿藻起来坐定,同治帝令退左右的人才缓缓说道:

    “朕口授遗诏,请你代笔。”

    “皇上正盛年体健,偶有小疾,刻日即可康复,不必虑及大统之事。”

    李鸿藻忽又跪下奏道。同治帝微叹一声,示意他起来找纸笔,李鸿藻不得已,在御案上取过纸笔,静听圣上吩咐,同治帝这才一字一句他说道:

    朕六岁即位,一晃十三年矣,然独自为政仅一年有余,欲重振国威,兴我大清,不想患有此不治之症,愧对先圣。今为大清天下有续,朕思虑再三,决定特传位于皇叔恭亲王奕欣,此乃大清朝续统之上上策,他人不可逆此朱谕。

    钦此。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己卯

    同治帝边说;李鸿藻边书写,书写完毕,李鸿藻又重新一字一句读一遍,让同治帝听听是否有什么不妥之处。完毕交给同治帝,他盖上玉玺,这才叠起来放在枕下,说道:

    “时事艰难,赖国有长君,朕为大清天下所虑才传位于恭亲王,但此朱谕暂不必外出,到时再宣布。”

    “皇上,你考虑得也是,但圣上龙体定会不久康复,请圣上珍重!”李鸿藻泣诉道。

    “作为朕的老师,朕不必欺瞒你,朕之病恐难挨月余。”

    李鸿藻泪流满面,已说不出话。恰在此时,外面太监传来话,为了不影响圣上休息,命李鸿藻快快离开。李鸿藻不得已才与同治皇上跪别,不想这竟是他师徒二人的最后一面。

    李鸿藻刚刚离开,东暖阁就被慈禧太后派来的大内侍卫戒严了。

    同治帝独自一人被监禁在东暖阁内,虽然每天照样有御医诊视,太监宫女喂饮饭食茶水,但没有外臣来此与皇上谈心解忧。同治帝心中说道,唉,真是世态炎凉,朕仅在病中,连一个看探的人也不来了,别人倒罢了,为何皇后也不来陪陪朕,难道她的心也变了,见朕即将死去而怀有二心不成。

    同治帝正在胡思乱想,忽闻殿外有争吵之声,好象有皇后阿鲁特氏的声音。同治帝忍着疼痛,强撑着身子冲着殿外大喊,也许是他的声音微弱,抑或是殿外争吵声太大,谁也没有在意。

    忽然,一名太监似乎听到室内皇上喊叫的声音,急忙向争吵的人示意,两边把持殿门的大内侍卫才稍稍消一下气焰。皇后阿鲁特氏乘机闯了进去,来到东暖阁皇上御榻前放声大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同治一见是皇后,本想说她几句,见此情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缓缓安慰道:

    “阿鲁特,朕的病是天意,你伤心什么?别哭坏身体,影响腹中孩子健康。”

    皇后这才止住哭泣,说道:“皇上,外面的一些狗奴才不让贱下进来,说没有慈禧太后之命谁也不准进来。”

    同治帝一听,气道:“有这事?怪不得这多日来不见外臣人内,朕刚才还埋怨你为何也不来?”

    “贱下来过三次,都被他们阻拦,他们说皇上休息,不准外人打扰,我实在忍不住,不相信皇上会下此命令,才和这那狗奴才争执起来,若不是皇上在里面呼喊,妾身还进不来呢?真是狗仗人势!”

    同治帝越听越气,恨恨地骂道:“这些狗东西,朕不杀他们不解心头之恨!”

    “皇上别气坏身子,与那些狗奴才一般见识不值得,他们是奉慈禧母后的旨意行事。”

    “皇后,皇额娘可能认为朕不久将离开人世,也许有什么新的想法?”

    “难道她另有图谋,觊觎皇上的位子?”阿鲁特氏惊问道“要么怎会派这么多大内侍卫来封闭养心殿呢?”

    同治帝没有言语,他考虑一会儿说道:

    “阿鲁特,你我夫妻恩爱尚不足一年,是朕一时糊涂染此不治之症,不久就要离开人世。”

    “不,快别说了,皇上!”阿鲁特皇后用手轻轻捂住同治皇上的嘴,哭泣道。

    皇上握住阿鲁特氏的小手说道:“让朕把话说了,以后也许没有机会了。”

    阿鲁特机械地点点头,泪顺着面颊悄悄滑落,滑落。

    “自古至今,为了皇权,多少父子反目,多少兄弟成仇,到头来也是徒奔黄泉,留下把柄给后人嗟叹,尧舜禅让的佳话不再流传。李隆基为情不爱江山爱美人;我顺治皇爷为董鄂妃甘愿须发上五台,朕不认为他们错,相反却以为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崇祯帝吊死煤山前,拔剑刺死亲生女,竟说道:你为何出生帝王家?只可惜醒悟太迟。朕虽六岁即位,但这一切都是天命,我不过是个聋子耳朵当个摆设,今虽独掌朝政一年也早已厌倦这深宫生活。正因为如此,才得这不治之病,若朕能病愈,情愿舍弃那九五之尊,甘愿与皇后作一贫贱夫妻怡享天年。只可惜——”

    “皇上的病一定会愈痊的,妾身每天都为皇上焚香许愿祷告。妾身虽出生于贫家,也不恋那深宫生活,只想随皇上恩恩爱爱养儿养女过那贫穷生活。”

    “皇后能理解朕的苦衷就可以了,朕别无所求,朕死后,你不必悲伤,只相信这是天命,在宫中不必有任何争求,日后生下孩儿无论男女都不求封赐,作为一常人平安生活就可以了,也许皇额娘看在朕骨肉血亲上不会为难你们母子,朕在九泉之下足矣!”皇上也抑不住潸然泪下,皇后更是痛哭不已,二人抱头泪如涌泉,活人作死别,此情是何等悲哀、痛心?而这次果是他们夫妻最后一别。

    许久,两人才忍住泪,同治帝从枕下取出遗诏对皇后说:

    “待朕归天后,你将此遗诏当众交军机大臣李鸿藻、沈桂答等人,宣读续统之人,此书万万不可让第三人知道,你妥善保管,快回去吧,以防有人偷听,留之太久,让皇额娘怀疑,估计这里都是她的眼线,朕不知她到底想对朕怎样?”

    “妾身尊旨!”

    皇后阿鲁特氏一拜倒地,泪眼红肿,许久才从地上站起,依依不舍地吻别皇上。

    阿鲁特皇后刚刚跨出东暖阁就被几名大内侍卫围住,不由分说,堵住她的嘴将她带到西暖阁。西太后慈禧早已坐在那里等待多时了,一脸铁青,见阿鲁特皇后被推来,眼也不抬,只顾不紧不慢地吸大烟,似乎很悠闲地喷吐着烟圈。许久,才有气无力地问道:

    “谁准许你到东暖阁去的?”

    “皇上在那里,我是他的妻子理所当然到那里看望服侍?”

    “小蹄子,嘴到不饶人,是你硬还是我硬,小李子何在?”

    “奴才在!”

    “给我掌嘴!”

    李莲英从旁边走到阿鲁特皇后面前,皮笑肉不笑他说:

    “皇后,请见谅,奴才这是执行命令!”

    说着,啪啦给皇后左右四巴掌。阿鲁特氏两腮被打得红肿,嘴角流血,仍破口大骂。慈禧眼也不抬,对两个宫女说:“搜身!”

    接着,上前两名太监抓住阿鲁特氏的胳膊和腿,两名宫女立即搜身。

    “太后,果然有!”李莲英扯着破公鸭嗓子尖叫道。

    “哼!贱人。”慈禧冷笑一声接过李莲英递上的同治帝传国遗诏,粗粗地看一遍骂道:

    “都是吃里扒外的下贱骨头!想与老娘较量,老娘就让你死快点,这可不能怪老娘心恨,是他自找死,早死也是死,晚死也是死,今晚就叫他死,免得夜长梦多。”

    慈禧太后说着,将那同治皇上的遗诏撕得粉碎扔在地上。

    “太后,你,你违抗圣旨,万人不容!”阿鲁特氏气得指着慈禧说道。

    “老娘抗旨,老娘宰你与那皇上如杀只小鸡,他那圣旨在老娘面前还是废纸!”说着仰天大笑起来。

    皇后阿鲁特氏在慈禧的笑声中一阵心疼,昏了过去。

    “来人,将这贱人送回宫,好好看着。”

    “老佛爷,这遗诏的事可能还有外人知道?”李莲英凑上前说道。

    慈禧思索一下说:“嗯,看字迹不像同治所写,倒像李鸿藻的笔迹。”

    “老佛爷,这怎么办?万一传将出去——”

    “你可私自到那老滑头那里去一趟,威逼利诱兼施,谅他不敢外传,否则,他长几个脑袋!”

    “喳!递旨。”

    李莲英躲身退下。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