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烟雨小说网 www.yyxsw.org,最快更新冰涵梦淡文集最新章节!

      最近论坛上,诗友们对诗词用韵及原创区诗词用韵审核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看法,燕彦君更是赫然提出了“还词林正韵的本来面目”这样的命题。诗友们的疑问和看法,对活跃论坛气氛、相互交流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作为诗风词韵论坛前任版主和诗风词韵原创区现任编辑,我就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在此谈几点浅见,供各位诗友参考。

    1、词林正韵是清代中叶以来诗家填词用得最多的一种韵书。燕彦君提出“还词林正韵的本来面目”题目很大,针对的好象是有人将词林正韵篡改得面目全非,但从其内容来看窃以为失之于偏狭。词林正韵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是在充分研究语音、韵律的基础上,对唐宋以降词人填词用韵规律的归纳和总结,呈现给后人的是填词用韵的基本的大致的规律,这种归纳、总结不可能囊括前人用韵的全部现象,所以对一些特殊情况作出说明,并在韵部的分列和体例的设置上尽量完备。就好比平水韵是对唐、宋诗人创作的风体和格律诗用韵普遍性规律的研究、归纳和总结,当然包括了作者创造性学术成果。这样的研究总结仍然不可能概括所有现象和规律。从诗学、语音学的角度来看,词林正韵(包括平水韵)还有很多缺陷。

    2、平水韵和词林正韵问世后,写诗填词用韵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惯例。诗词韵原与乐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影响随着时序的推移、语言的变化和创作者越来越多而逐渐消离,但是声调特色仍然十分鲜明。有人将平上去入四声声调概括为“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如入声沉浑激越,苏轼的念奴娇、岳飞的满江红都用入声韵,大大有助于渲染浑厚豪放、壮怀激越的情感。所以有的词牌对于用什么声调的韵也有相应的规定。诗韵、词韵既然分部,就相应包含了这些声韵特色,形成了用韵的规则,后人按部用韵,是当然之举,迁延至今,逐渐形成了惯例。清代至民国,名家诗词用韵极少见到跨韵部的。当然,民国以前信息不发达,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未必能广达四海,有些乡野村儒用方言押韵的也不少见。但能够刊行于世的,一般用韵是比较规范的。

    3、在词林正韵中,入声能不能与平、上、去声通押?用旧韵时,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打破韵部?其实这个问题是很清楚的。分部排列、按部相押,这是韵书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由于当时地方语音、乐音等因素的影响,唐诗人用韵、宋词人用韵有少部分出现一些特殊情况,突破了当时大多数人用韵的一般规则,与后世的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之韵部有些出入。由此,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中,有些多音多义字被归入几个韵部,但一般只能同部相押;在词林正韵中,部分入声字可代作平、上、去三声,但不是所有的入声字都能代作三声,代入的也不能是三声中的任意一声,对如何代作三声有严格的规定“以入声作三声者,皆有切音,人亦知有限度,不能滥施,以自便矣。”被代入的入声字可作同部韵相押,不能代的入声字不能与其它韵部混押。宋词中用入声韵的,一般只与入声相押。在词中入代三声,使词韵更加复杂,并不能作为入声跨部通押从而使填词用韵放宽的根据,相反,用韵的复杂性和难度由此进一步增加。在词林正韵中,戈载明确指出:“夫古人所作岂无偶误?然名家雅制正复不少,误者居其一,不误者居其九。予不解,学古之人何不学其多者,而必学其少者?且不学其是者,而必学其非者乎?自喜泛滥,而反借古人,以为文过,岂不可笑,岂不可叹!”戒示填词用韵应采用前人十分之九的例子中的规律,而不应袭用另外十分之一的特例。

    宋朝时期是中古音,填词中少数入声可代平上去三声,到元代北曲用韵,入声全部派入平上去三声,完全不计入声,但元北曲格律更严格,大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